做厨师四十年,却只为儿女做过一道菜,而父母却一辈子没吃到_郭昆_张本_徒弟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5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他,一辈子做厨师四十年,可以说做菜无数,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曾尝过他做的菜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顶尖厨师,一生中却只为自己的儿女做过一道菜,连自己的父母都没能吃上他做的菜就离开了人世,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事。

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京师小伙郭昆生凭着岳父厨子李的关系拜曾经的御厨张本为师。在当时的西直门外有三大户,分别是厨子李家、家伙铺王家,大坑李家。厨子李家以厨师为生,厨艺自然是杠杠的,家伙铺王家就是在别人家有红白喜事时,出租锅碗瓢盆,大坑李家就是卖坟地给穷人,当时称为“卖坑口”。(之后,对于百年前京师的行当职业有专门的文章介绍)

岳父厨子李让郭昆生拜张本为师。这让他始终不明白,岳父厨艺已经名闻京师,为何不让自己跟着他学,而是让自己拜御厨张本为师。况且当时的张本早已不在宫里做御厨了,最重要的是人家已经挂刀(金盆洗手)了。在当时,只要挂刀的厨师一般是不会收徒弟的,但因为岳父的关系,张本破例收了郭昆生为徒。张本虽然一生为厨师,但之前没有收过一位徒弟,郭昆生也成为了他唯一一位弟子。因为郭昆生为张本挂刀后收的徒弟,所以没有让郭昆生请客,也没有让其下拜,但一再叮嘱郭昆生以后都不能再收徒弟。(当时的规矩,如果厨师挂刀后收的徒弟,那么徒弟将不能再收徒弟。)

展开剩余68%

张本让郭昆生每天早上三点过来,不论春夏秋冬都要如此。郭昆生感觉有点早了,但张本却告诉他“我当年做光绪的御厨时,都是早上四点钟从西直门进城,因为此时城门尚未开启,就必须亮出腰牌(御厨圆腰牌,上面缠着火龙),之后才放下吊桥,打开城门让我通过。现在,你是学艺,要更加努力。”

就这样不论春夏秋冬地跟着师父张本,郭昆生整整学了三年零一个月正式出师。郭昆生出师的那天,正好是光绪驾崩的那天11月14日,而仅仅过了十几个小时慈禧也驾崩了。也就在这一天,师父张本再次叮嘱徒弟在有生之年不要再收徒。

郭昆生出师之后,决定先从最底层磨练自己。他开始为别人家的红白喜事,到处搭棚做菜。他总是拿着一个夹包,里面装有一把羊脸刀子(剔羊肉用的),一把小刀(切菜、切作料),一个铁勺子,一个笊篱(把儿长长的,用枣木做的,因为枣木硬,耐火耐烧)。这就是郭昆生做菜的必备工具。

不久郭昆生就遇上了“硬茬”。有位在京师做生意的富豪巨贾,为孙子办满月,特地请了郭昆生去做菜。只见人家预备了四片猪(2头猪),点名要让他做狮子头、木樨肉,郭昆生一听,这不是平常之菜。但心里也有了底,这是要让做108件,要试试他的能耐。于是,郭昆生把四片猪肉都剁成了肉馅,并且肥瘦都要搭配好,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肉都恰好的用上,不能多也不能少。之后,就用这肉做丸子,那也是相当讲究。不同的丸子过油的程度也是不同的,有的五成,有的六成,有的七成,有的三熟就需要起灶,过油的成色都不一样。

接着用做好的丸子做菜,像丸子熬白菜,丸子熬粉条,在当时这叫“杂合菜”。而像四喜丸子、南煎丸子、八宝丸子,才叫丸子。最后,郭昆生一天一夜没合眼才做完了108种菜。这不仅让郭昆生出了名,也得到了很大的报酬。郭的名声也传到了宫里,内务府特地请郭昆生做御厨为溥仪做菜。郭昆生因为曾与师父专门学过宫廷菜,并且还会各地菜。他拒绝做御厨,但还是为溥仪做了几道拿手菜。

就这样郭昆生在京师做了四十年的厨师,直到挂刀也没有再收徒弟。即使他有四个孩子,也从未把厨艺相传授。更让孩子奇怪的是,父亲当年在外面做厨师,回家后却从来不做菜。家里人做了什么菜,郭昆生回家就吃什么,有时回家先睡一觉,再起来吃饭。对于家人的厨艺从来不做评价,自己也不插手,也不多说。

直到郭昆生挂刀后几年,在一次过节的时候,子孙都央求他露一手。他这才为家里人做了一道菜,也是他一生中为家里人做的最后一道菜。而他的父母却直到过世,也无缘吃上儿子做的菜,虽然那时郭昆生已经在厨师界小有名气。郭昆生晚年因此事也是相当后悔。

做厨师四十年,却只为家人做过一道菜,让现在的人很难理解,但以前却是厨师的真实写照。因为拜了挂刀厨师为师,注定徒弟一生再也不能收徒弟,更是让后人难以理解,但这也是当时厨师中的规矩。而这种规矩也阻止了过去精湛厨艺的再传承,实为可惜。
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