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要点:
财务表现: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.7%至864.0亿元,但毛利率下降4.8个百分点至10.5%;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下降67.3%至10.4亿元,核心净利润下降54.4%至15.9亿元
销售情况:全年合同销售金额下降19.4%至1,145.4亿元,大湾区销售占比达42.7%;已售未入账销售金额减少14.7%至1,700.5亿元
土地储备:年内新增24幅土地,总建筑面积约271万平方米,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;截至年末总土储约1,971万平方米,96%位于一二线城市
财务状况:"三道红线"保持"绿档"达标,财务指标健康稳定;年末现金及等价物等共500.5亿元,较年初上升8.6%,经营性现金流实现净流入
发展战略:聚焦大湾区、华东、中西部及北方地区的一二线核心城市,坚持"商住并举"战略,积极推进精益管理和ESG建设
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,越秀地产2024年业绩展现出收入增长与利润下滑并存的复杂局面。该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,虽然实现营收增长,但多项盈利指标出现大幅下滑,反映出当前房企面临的盈利能力下降与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。
收入增长与盈利能力下滑并存越秀地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64.0亿元,同比上升7.7%,但毛利率下降至10.5%,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.8个百分点。更为显著的是,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锐减67.3%至10.4亿元,核心净利润也下降54.4%至15.9亿元,盈利能力出现明显下滑。
造成这一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毛利率下降、年内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约16.28亿元及投资物业的年内重估净跌值约7.27亿元等。虽然获得了ICC项目处置收益约8.68亿元,但未能抵消上述负面因素的影响。
销售承压但行业地位提升在市场极具挑战的环境下,越秀地产年内销售表现也承受压力,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约1,145.4亿元,同比下降19.4%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销售额下滑,但根据克而瑞统计,公司的市场地位反而提升,年度销售首次进入全国前10,位列第8位。
从区域布局来看,越秀地产的销售仍然主要集中在大湾区,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88.4亿元,占比42.7%,其中广州贡献最大,销售额达433.7亿元。华东地区实现销售约331.4亿元,中西部地区约196.0亿元,北方地区约129.6亿元,形成了以大湾区为核心,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精准投资优化土地储备土地获取方面,越秀地产采取了谨慎且精准的策略,全年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8个城市新增24幅土地,总建筑面积约271万平方米,全部位于一线和二线城市。其中,一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超过70%,体现了公司对高能级城市的聚焦策略。
截至2024年末,越秀地产全国布局27座城市,拥有总土地储备约1,971万平方米,96%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积极响应政府盤活存量土地政策,成功实现广州3幅地块的收储,累计盘活资金约135亿元,进一步优化了存量土地结构。
财务状况保持稳健在房地产行业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,越秀地产财务状况仍保持相对稳健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"三道红线"指标继续保持"绿档"达标,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.1%,净借贷比率为51.7%,现金短债比为2.1倍,继续保持惠譽BBB-投资级信用评级。
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总额约为500.5亿元,较年初上升8.6%,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。同时,融资成本持续优化,全年加权平均借贷年利率同比下降33个基点至3.49%,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。
"商住并举"战略成效显现越秀地产持续推进"商住并举"发展战略,商业地产业务表现亮眼。全年直接持有的商业物业实现租赁收入约6.68亿元,同比大幅上升37.1%。公司持有40.02%权益的越秀房产基金虽然营收小幅下降2.7%至20.32亿元,但仍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。
物业服务方面,持股67.4%的越秀服务集团实现营收约38.68亿元,同比增长20.0%,管理规模稳步提升,在管面积达69.31百万平方米。这表明公司轻资产业务发展良好,为未来业绩提供了新的增长点。
2025年展望与策略展望2025年,越秀地产将围绕"稳业绩、谋突破、精管理、提能力"的工作主题,聚焦加快销售和去库存、提高商业运营能力、深化组织变革和强化精益管理。
投资策略方面,公司将继续坚持"精准投资"和"量入为出"的稳健投资策略,聚焦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持续深耕,优先投向一线城市和优质的二线省会城市,同时加大推动存量资源的置换,持续优化土储结构。
董事会决议不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,全年派息为每股0.189港元(约人民币0.173元),派息总额约占核心净利润的44%。
在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恢复期的背景下,越秀地产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的挑战,但其在区域布局、财务稳健性和业务多元化方面的优势,仍为其在行业变革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支撑。投资者应关注公司未来在销售恢复、成本控制以及商业地产收益提升等方面的进展,以及政策环境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可能影响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